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组开展《数字媒体设计基础》课程教学研讨会——聚焦设计思维拓展,探索跨专业教学适配性
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02日 发布部门:艺术设计学院 来源: 艺术设计学院 字体大小:

(陈丽娜)4月1日,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基础课程组在7栋109课室组织开展了《数字媒体设计基础》课程教学研讨会。本次活动以"评估课程大纲可行性及环境设计教师适配性"为主题,重点探讨如何通过该课程拓宽学生的设计思维,而非局限于软件技术操作。环境设计基础组教师参与研讨,为课程优化提供了建设性意见。

研讨会伊始,课程组组长陈丽娜首先介绍了《数字媒体设计基础》的课程定位。该课程虽隶属数字媒体领域,但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,使其能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辅助环境设计创作。课程大纲的撰写者王萱老师介绍了《数字媒体设计基础》的大纲内容,并指出了大纲与环境设计老师的适配性的问题,表明了环境设计老师承担的数媒课程的疑虑。

教研室主任安陆禄指出:"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通过数字媒介拓展设计可能性,而非软件操作本身。作业评价标准应该弱化技术完成度,重点关注设计概念的创新性和数字媒介运用的合理性。"其他教师也纷纷建言,提出可增加"数字叙事与空间体验"、"交互思维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"等特色模块,强化课程与环境设计的关联性。

针对课程内容适配性,教师们经过深入讨论达成共识:保留必要的数字媒体基础知识,但需大幅增加设计思维训练比重。具体措施包括:在理论部分强化设计方法论;在实践环节引入跨学科设计工作坊等创新形式。

本次研讨会与会教师就课程定位、内容优化和作业改革达成了多项共识,很好地解决了非数媒专业教师如何教授数媒课程的疑虑,证明只要抓住设计思维这个核心,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都能发挥独特优势。

研讨会最后明确了后续工作方向:将于一周内完成课程大纲修订,新增"数字设计思维"模块;组建数字媒体设计环境设计课程联合教学团队,定期开展集体备课,同时建立数字媒体与环境设计的案例资源库。这些举措将确保课程既保持数字媒体的专业特色,又充分体现环境设计的专业需求。

图 1陈丽娜老师组织磨课活动

图 2王萱老师介绍大纲内容

图 3磨课现场讨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