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,为廉江手造纸制作技艺活化注入青春动能,今年暑期7月至8月期间,广州理工学院“纸脉承新”实践队走进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,开展非遗调研宣传与文创设计工作,探索非遗活态传承新路径。
一、探访工坊与传承人,调研非遗传承现状
7月8日上午,实践队抵达廉江市青平镇斑鸠林村,参观廉江市日禾民间工艺社。墙上“200年6代人为了做好一张纸”的字样,激发了队员对非遗技艺的探究热情。队员们与非遗传承人曹毅进行深入交流,获取一手资料,并通过直播向观众展示廉江手造纸的发展历史、核心工序及各类非遗手造纸产品。
当日下午,实践队分两组走访村民,调研大众对廉江手造纸的认知情况。调研结果显示,多数村民知晓“曹师傅造纸”,但对技艺的历史渊源、工艺价值及文化意义了解不多,凸显非遗传播普及的紧迫性。之后,实践队对曹毅进行专访。他表示,可以提供材料,让普通人也可以制作手造纸,普及造纸文化;同时欢迎各类媒体传播手造纸技艺,愿以开放态度开展合作。
随后,队员们走进工坊观摩手造纸制作全过程,从采割剥料、刮皮到浸泡等九道工序,既让队员们感受到“一张纸,千般力”的匠心精神,也为后续文创设计积累了宝贵的工艺认知。
二、考察文创市场,明确设计方向
基于前期调研,7月9日,实践队前往廉江市爱心商店,考察其运作管理模式与特色产品品类。该店涵盖高校团队设计文创、爱心捐赠手工艺品及廉江本土文创产品。队员们结合考察成果,现场研讨手造纸文创设计方向。
7月10日起,实践队开展廉江手造纸文创设计工作。队员们以“传统技艺现代表达”为核心方向,立足手造纸天然纹理与文化底蕴,计划融入廉江地域特色元素,坚持“保留工艺本色、契合现代需求”原则,力求开发兼具实用性与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,让古老工艺适配当代生活与审美。
三、产出主题文创,推动非遗焕新
实践队设计出日历、明信片、信封三款文创产品。产品紧扣“草木有灵,纸上非遗”主题,围绕草木与纸展开创作,深度融合廉江地域特色与非遗手造纸文化。
团队采用多种宣传形式,通过直播、短视频展示手造纸工艺与匠人故事,并在知名媒体、学校官网等平台发表新闻稿,提升非遗公众认知度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,“纸脉承新”实践队以实际行动助力廉江手造纸非遗传承,既挖掘了技艺价值、补齐了传播短板,也通过文创产品让非遗更加贴近生活。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深化了对非遗的认知、践行了使命担当,凸显了青年在文化担当、赋能非遗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。
稿件来源:艺术设计学院
撰稿:吴芷晴
图片:张碧婷
初审:李德乾
复审:陈剑君
终审:颜冬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