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袁海伦)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,推动课程教学质量优化,促进教学经验交流与融合,2025年9月4日,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在13栋906教室成功举办了2025-2026学年第一学期磨课教学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教学展示+现场点评”为核心形式,多位教师积极参与,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与课程实施的优化路径。
活动中,蔡佩、冯勤、邹善智、陈恩恩、陈丽娜、赵佳辉、王萱等教师依次进行了课程教学展示,内容涵盖本学期环境设计专业所有课程。蔡佩老师围绕《装饰材料与工艺》课程,深入讲解了材料特性与施工工艺的教学模块,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实物样本展示与施工图纸对照,使学生直观理解不同材料的应用场景和工艺节点处理要点,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。冯勤老师在《传统图案》与《家居空间设计》课程说课中,分别阐述了传统纹样的现代转译方法和小户型空间优化策略,重点说明了如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,培养学生对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能力和空间规划能力。邹善智老师就《采风创作》课程进行说课,详细介绍了户外写生与创意转化的教学设计,重点说明了如何通过实地考察、素材收集与创意表达等环节,培养学生的观察力、表现力和创新思维能力。陈恩恩老师在《景观快题设计》课程说课中,系统阐述了快速设计与表达的教学方法,着重说明了如何通过限时构思、手绘表现与方案推敲等训练环节,提升学生的设计应变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。陈丽娜老师围绕《家具设计》课程,详细讲解了人体工学与家具设计的融合教学,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数字化工具辅助设计,使学生掌握家具尺度、材料选用与工艺设计的系统方法。赵佳辉老师在《商业空间设计》课程说课中,深入分析了商业空间规划与用户体验的教学设计,具体说明了如何通过实际项目案例,引导学生理解动线组织、功能布局与视觉营销的相互关系。王萱老师就《数字图像处理》课程进行说课,系统阐述了软件技术与设计表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案,重点说明了如何通过进阶软件技法训练,提升学生的数字化设计表现能力和视觉传达效果。
展示结束后,教师们围绕教学方法、课程框架、资源整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,重点分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适配性,并就如何避免“重形式、轻实效”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。通过案例展示与即时反馈,教师们一致认为,应依据课程类型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:理论类课程需强化知识逻辑与案例结合,实践类课程则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。此外,会议明确了“基础理论—核心技能—综合实践”的递进式教学路径,并为《家具设计》、《商业空间设计》、《采风创作》等课程提供了具体的优化建议。
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,也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方向。下一步,环境设计系将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,推动跨课程资源共享,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学情分析,试点分层教学策略,持续提升教学质量,为培养高素质设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
图1 蔡佩老师磨课现场
图2 王萱老师磨课现场
图3 陈恩恩老师磨课现场